心流文学>玄幻小说>汉晋丝路 > 第三十章:楼兰亡于瘟疫
    西晋末年,中原版图变为黄河以北的五胡十六国和黄河以南的东晋王朝;东晋末年,中原版图再次变为黄河以北的北朝和黄河以南的南朝。北朝的第一个朝代便是北魏,北魏由拓跋珪建立。拓跋珪死后,他的儿子拓跋嗣继位,史称北魏明元帝。拓跋嗣励精图治,用14年的时间与后秦作战,拓跋嗣去世后,他的儿子拓跋焘继位,史称魏太武帝。

    截止公元423年,北方除大夏、北凉、西秦、北燕和柔然外,皆为北魏所占,南北朝逐渐开始走向统一之路。公元431年,拓跋焘灭赫连勃勃的胡夏,公元436年灭慕容氏北燕,公元439年灭沮渠蒙逊的北凉,至此北方分割局面再一次恢复统一。公元440年,北朝的北魏与南朝的刘宋划江而治,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。

    拓跋焘死后,文成帝拓跋濬、献文帝拓跋弘、孝文帝拓跋宏相继登基,史称“北魏孝文帝改革”。由于拓跋焘在位时间久,北魏政局稳定,也因此西域与中原的交通出现了新局面。

    拓跋焘是天生的将帅之才,拓跋焘当太子时,十二岁远赴河套保卫长城抗击柔然的入侵,把边塞军务整顿的有声有色。拓跋焘是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,他十五岁登基为帝,心怀“廓定四表,混一戎华”之志,亲自率军征战,周旋于险境。

    拓跋焘一如李世民,善用奇兵,喜欢轻骑奔袭,攻灭胡夏、北燕、北凉,征伐山胡,降伏鄯善、龟兹、粟特等西域诸国,驱逐吐谷浑,统一中国北方,拓跋焘更被刘宋王朝称为“英图武略,事驾前古”,超越冒顿和檀石槐。

    拓跋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奇才,更是一个外交高手,他善于审时度势。他在采取战争手段的同时,根据形势,也力争通过通使、贡赐、联姻,缓和与敌对政权间的矛盾,建立友好关系。

    根据史料记载,拓跋焘统治的30年间,北魏和柔然、刘宋、胡夏,北燕、北凉,互通使节,相互贡赐财物的事实不胜枚举。

    比如,拓跋焘灭国胡夏后,将其妹始平公主嫁给胡夏国王赫连昌,而赫连昌的三个妹妹也是拓跋焘的王妃。拓跋焘灭国北凉后,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北凉国王沮渠牧犍,并纳沮渠牧犍的妹妹兴平公主为昭仪。

    拓跋焘与苻坚不同,拓跋焘根据其统治区民族众多,生产方式不一等情况,坚持实行不改变各族人民传统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政策。也因此,拓跋焘既尊重游牧民族的习惯,也尊重农耕民族的习惯。

    《魏书》记载:“世祖继位,开拓四海,以五方之民各有其性,故倍其教不改其俗,齐其政不易其宜,纳其方贡以充仓廪,收其货物以实库藏,又于岁时取鸟兽之登于俎用者以牣膳府。”北魏在拓跋焘的治理之下,物产丰足,百姓安居乐业。

    拓跋焘非常重视农业和畜牧业,他不仅与民生息,更是大力发展畜牧业,通过“世祖之平统万,定秦陇,以河西水草善,乃以为牧地。畜产滋息,马至二百余万匹,橐驼将半之,牛羊则无数。”的史料记载可以看出,拓跋焘时代的畜牧业相当繁荣。

    拓跋焘对于文化非常看重,他推行楷书,认为黄帝命令仓颉按照动物的行动轨迹制作文字,也因此,我中华之文字就可以随意更改。

    拓跋焘认为古籍越是古老,理解起来越是慢,也因此,他要求全国都用楷书为制式字体,文章书写永远都要用楷书。北魏拓跋焘的这个旨意,使得北魏的书籍是后人最容易读懂的书。

    公元424年,柔然可汗大檀听说拓跋嗣去世,率领6万骑兵进入北魏林格尔西北,烧杀抢掠,并且包围了云中城。拓跋焘借着对柔然的战术熟悉,他力排众议,亲自率2万骑兵急赴云中救援。

    柔然很快借着人多势众包围了拓跋焘,这位不到16岁的小皇帝展现出了过人的沉着冷静,泰然自若的指挥战斗,追随拓跋焘的将士们“以人思效命,所向无前”,很快柔然被拓跋焘打败。

    公元429年,拓跋焘发起“魏破柔然之战”,这一战,拓跋焘赶走柔然可汗,柔然军民惊骇之下四处逃窜。八月的时候,拓跋焘在贝加尔湖湖畔首付柔然数十万人。史学家称“魏破柔然之战”是北魏以少胜多的大型战役,拓跋焘先后13次出兵伐柔然,其中胜利11次,另有两次由于柔然先遁逃而没有战果,以429年的这一战果最为辉煌。

    公元434年,柔软与北魏关系和解,历史记载,“蠕蠕吴提奉其妹并遣其异母兄秃鹿傀及左右数百人朝贡,献马二千匹”。柔然是南北朝时期,匈奴族在蒙古草原建立的部落,主要游牧范围大体为今蒙古国全境、俄罗斯联邦贝加尔湖地区,西面可达阿尔泰山西麓,东面至额尔古纳河西岸地区,核心区在今蒙古国。柔然,亦称芮芮、茹茹、蝚蠕等。北朝的碑志、杂曲中,往往泛称之为“鬼方”、“猃狁”、“北虏”、“北狄”等。

    之所以柔然被称之为蠕蠕,是因为拓跋焘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,觉得他们是不会思考的虫子,所以让北魏国民称呼柔然为蠕蠕。北魏后期,柔然以茹茹作为自称或姓氏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曾经提及,蠕蠕是东胡的苗裔,也是匈奴的后裔,柔然姓郁久闾氏,曾经在公元八世纪简历阿瓦尔汗国,与法兰克国王查理进行8年战争后覆灭。

    柔然主要是鲜卑、敕勒、匈奴和突厥等许多民族和部落所组成,也有东胡之裔、鲜卑一支、匈奴别种之说。柔然的姓氏有郁久闾氏、俟吕邻氏、拓跋氏、丘敦氏、尉迟氏、谷浑氏、叱豆浑氏、斛律氏、副伏罗氏、阿史那氏等。

    公元434年,拓跋焘下诏书说:“朕承统之始,群凶纵逸,四方未宾,所在逆僭。蠕蠕陆梁于漠北,铁弗肆虐于三秦。今四方顺轨,兵革渐宁,宜宽徭赋,与民休息。”,至此,拓跋焘亲自来到河西走廊,并派遣王恩生、许纲等出使西域,截止公元439年,拓跋焘共计派遣二十辈使西域。

    王恩生等刚渡过沙漠就被柔然汗国俘虏,之所以柔然俘虏王恩生,是因为柔然将西域视为禁脔,不希望北魏染指西域。

    同样是公元434年,据史料记载,西域诸国在“魏破柔然之战”之后不断派遣使者前来北魏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记载,太延三年三月,龟兹、悦般、焉耆、车师、粟特、疏勒、乌孙、渴檗陀、鄯善诸国王各遣使朝献。

    北魏迎来了两汉之后,西域九国同时来献的盛世,可惜拓跋焘认为汉朝之时,虽然西域和中原互通,但是西域距离中原太远,并不希望疏通西域的交通。好在拓跋焘的谋士不断劝诫,才使得拓跋焘扭转主意,派遣使者交通西域。

    拓跋焘吸取王恩生的教训,故意避开柔然的势力范围,选择以楼兰古道来出使西域。根据《魏书·西域传》记载,董琬等人北行至乌孙国,受到热情款待。董琬出使西域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,汉王朝与西域各国重新建立密切联系的开始,但也同样面临沿途各国的阻挠。汉王朝时期是匈奴阻挠,北魏时期是柔然阻挠。

    由于柔然阻挠北魏使者进入吐谷浑、高昌、高车、鄯善等国,加之丝绸之路西段形势动荡不安,以至于北魏与西域各国的交通时盛时衰。